Nov
2010
8

音響師的音效卡

在我的 PC 年代,音效咭和喇叭往往佔我購買電腦預算的三分一。最豪的那一次是十年前的 SoundBlaster Live! Platinum Value + LiveDrive ($2500) + Cambridge Desktop Theatre 2500 5.1 ($2500)(我竟還能找到 2000 年的 review),可幸這些硬件耐用度十分高,音效卡和 I/O 接口運作了八年才退役,喇叭到現在我偶爾還在用(雖然四個 volume knob 開始有點接觸不良)。這些硬件都是學生年代做音響功課用的,直至買了 PowerMac G4 後便退役作休閒用途。

蘋果用家很少會留意電腦內的硬件,因為都是配好一套給大家選購,亦沒有其它選擇。可是內置的音效卡往往不符合我們的用途,所以我便開始存錢預備購買我工作錄音室使用的半專業級 audio interface – DIGI 001 (review @ Sound On Sound at year 1999)。

Digidesign DIGI 001

圖片顯示的只是接口端,支援 2 mic/line in、6 line in、8 line out、S/PDIF I/O、MIDI I/O、main out、monitor out 和 headphone out, PCI card 那邊可接駁 ADAT I/O (8 digital I/O)。附送的專業級錄音軟件 ProTools LE 支援 32 軌剪輯/混音⋯⋯你終於明白為甚麼一般音效卡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了。

Digidesign MBox 2

可惜,無論 PowerMac G4 有多耐用,由 OS 9 至 OS 10.3,由 ProTools 5 到 ProTools 6.4,最終也不能避過被慢慢淘汰的事實。由於需要自備更強的 workstation 到錄音室工作,我買了第一代 Intel MacBook Pro。DIGI 001 不能過渡,惟有換上 USB 介面的 MBox 2(音響產品銷售網站 Sweetwater 的MBox 2 介紹)。這部是入門級的聲音介面,價錢比 DIGI 001 相宜很多,但相對提供的 I/O 數目亦減少了(2 mic/line in、2 line out、headphone out、S/PDIF I/O)。最近發現 MBox Family 已加入新成員,但我只視它為跑 ProTools 所需用的硬件,所以才被逼接受相對較入門的聲音質素。

這樣又過了三年。

由於 MBox 的 A/D D/A Convertor 質素相對麻麻,平時聽歌只會用 MacBook Pro 的內置聲效卡和喇叭(雖然也是一樣麻麻,但不需佔用我有限的 USB port 也是好事)。

三歲半的 MacBook Pro 最近有點力有不遞,喇叭單元應該塌了(!)。

新目標出現了!

grace design m903

grace design m903 是 m902 / m902b 的後繼機,除了是 USB audio interface,還能接駁 S/DIF、AES、TOSLINK、balance (XLR)、unbalance (RCA) 輸入,支援 headphone out 和兩組喇叭輸出(balance and unbalance)。m903 可作為未來工作室/錄音室的監聽處理,所以價錢就算貴一點也值得投資。

K|H O 110 D Dynaudio Acoustics BM 5A Compact
明年的目標應該是喇叭了,可能是 K|H O 110 D / O 110Dynaudio Acoustics BM 5A Compact⋯⋯

還是努力工作掙錢敗架生去!
(大家若對音響架生有興趣可以找我或我的 vendor。)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

Tags: , , , , ,  

2 Comments

  1. 有網站話十一月底開賣,價錢就…USD1985,我諗都值既 :p

    來源:
    http://www.andaudio.com/phpbb3/viewtopic.php?f=25&t=86322

    Reply

  2. 我喜歡用Adam Audio 多一點,相信會選A5X

    Reply

Leave a Reply t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