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r
2011
7

監聽級耳筒 SONY MDR-EX1000

十年前初踏音響課堂,老師已跟我們說要在腦袋裏建立自己的聲音 reference library,儘量多聽不同的音樂類型和樂器,要對各種樂器和聲效也有一定的認識,到有朝一日要錄音要混音要做現場音控才懂得聲音應該是怎樣的。由於各牌子型號的音箱(喇叭)和耳筒對聲音表現有所不同,所以我們慎重的為自己選定一對音箱或耳筒,以展開漫長的音響師之路。

SONY MDR7506那時代,錄音室都用 Yamaha NS10 作監聽音箱,耳筒則用 SONY MDR7506。由於家中沒有適合的監聽環境,亦因耳筒是做現場音控的必須品,所以由那時起一直在用 SONY。時移世易,錄音室監聽音箱的潮流轉了又轉,ADAMDynaudio 被放在 NS10 旁,甚至取代它作主要監聽音箱。數年前我還是全職錄音師,也是錄音室的負責人,當時為公司添置了一批新器材,便拿 ADAM S3A 跟 Yamaha NS10 作 A-B testing,忽然明白為何大家都紛紛購置 ADAM 取代 NS10 ﹣原來有太多聲音的細節在 NS10 被遺漏了。

Yamaha NS10MADAM S3A
Our old friend Yamaha NS10m versus new lover ADAM S3A

音響師怎樣挑選監聽器材呢?

《無間道》的第一場戲,陳永仁教劉建明買一對土炮音箱,說:「高音甜,中音準,低音沉,總之一句話,就是通透。」自此成為大家的金句,也多了年輕人知道「敲打我窗」的是蔡琴。

但究竟甚麼是甜甚麼是沉呢?

不少隨身聽和 earphones 都有加強低音的按鍵,是因為人類耳朵都偏愛低音,所以低音要「沉」。隨著年紀漸長,耳朵會慢慢衰退(男性比女性更會衰退得更快),對高音變得不靈敏,所以音響器材有個 treble 旋鈕為你服務;但假若高音太尖銳,耳朵會不好受,所以高音要「甜」。

音響師著重的,卻只一個準字,因為我們依賴音箱忠實的表現錄音或音樂製作的全貌。我們不要音響器材為我們的材料加「味精」,讓我們錯誤評估了手上的成品。各人家中「有添加」的音箱播放「有添加」的成品,那結果簡直是不能想像。所以我們追求的不是價格非凡的「靚聲」器材,而是誠實可靠的好朋友。

7506 不是一般用家會喜歡的耳筒,因為它低音不夠(要低音選 MDR7509HD 吧),高音正路,反而大家沒有興趣的中音卻很「給力」。這耳筒放到音響師手卻很受歡迎,因為人聲都在中音區,甚麼瑕疵都聽得一清二楚。可惜它陪我征戰十年,耳機單元的反應變得慢了,聲音亦像隔了一層膜。

SONY MDR-EX1000 carrying case試用 SONY MDR-EX1000

朋友知道我是 SONY Pro Audio 的粉絲,他拿到最新的高階產品 MDR-EX1000,說要給我試試。當我知道是 in-ear headphones 時沒有太大期望,畢竟我要找的是 headphones 而不是 earphones;但拿到手中即時感覺良好,因為線材很粗,還付有真皮 carrying case,內裏的引線器設計很不錯,如果用戶真的乖乖使用它作攜帶收藏之用,耳機應該會很耐用。

SONY MDR-EX1000 EX Monitor Headphones

附件包括兩條分別長 0.6m 和 1.2m 的 Y-type 耳筒線,呈掛耳狀連接左右耳機,連接端為不同顏色長方型塑膠包著的金接頭,方便用家分辨左右接線和插入方向;插入後把外環扭緊即可。接線提供兩種長度頗為貼心,一般用家都不喜歡太長的耳筒線,而且過長還容易被物件或路人勾著,若連接的是 iPhone 4 後果不堪設想。1.2m Y-type cord 方便台上表演者引線到背後的無線耳機接收器,是專業耳機不可或缺的設計。

SONY MDR-EX1000 earbuds旗艦級的專業耳機當然配備全備的配件,當一般耳筒只提供三款大小的耳塞 (earbuds),EX1000 則提供七款大小的普通耳塞,和三款大小的噪音隔離耳塞。我在地鐵測試過,抗噪能力很不錯啊!假若你如我般冒失會把耳塞弄掉,可以到 SONY Style 專門店補購啊。

好,終於可以試用了。先是配載,一般人都對掛耳耳機有點抗拒,原因很簡單:少接觸囉!我當然沒有這個問題喇,同時發現耳機的設計很方便配載,是因為 in-ear 部份向下和向內彎曲的角度很準確,耳筒線接位和掛耳彎曲也很配合,所以只要放對左右兩邊,順著線材從後掛在耳殼,耳塞朝著耳道放進去就不會有大問題了。

以前曾用過其它牌子的專業級耳機,卻發現 iPhone 推不動(簡單說就是平時開 75﹪已經夠聲,現在推盡都不夠聲)。沒想過 EX1000 很好推,不用特意推大聲量,這個對普羅用戶想說實在太重要了,在「聽到」和「靚聲」之間選擇,我們絕對先選前者。

試聽熟悉的歌曲

iPhone 4 聽玉置浩二〈酒紅色的心〉iPhone 4 聽恭碩良、胡琳〈十字路〉iPhone 4 聽徐偉賢〈演奏給⋯⋯〉iPhone 4 聽楊千嬅〈呼吸需要〉

試音量時聽了幾隻快歌,包括 Maroon 5 的 “Nothing Lasts Forever” 和 Coldplay 的 “Viva La Vida”。Maroon 5 的鼓手 Ryan Dusick 出名鼓打得很爽很 tight,細緻如 hi-hat 聲音變化亦清晰聽到,kick drum 的 attack 不沉重卻有份量,電結他/弦樂很有壓場感,卻沒有蓋過其它聲音。

之後開始試慢歌,仔細聽這耳機的功力。

玉置浩二〈ワインレッドの心〉:這是一首聽了很多年的歌,對人聲和樂器每一個細節也很熟悉。簡單的樂器編排,歌曲前半部比較有空間感,到後段被包圍的感覺,in-ear headphones 能模擬到小型空間配音箱的效果,是意料不到的。

恭碩良/胡琳〈十字路〉:Ryan Dusick 的鼓乾淨俐落很有 groove,恭碩良的鼓也可以很澎湃,但我反而喜歡他的感情,梁詠琪〈繼續愛〉叫我掉眼淚的是因為他的鼓啊!聽〈十字路〉除了有胡琳漂亮的聲音,還有放很後面卻又很突出的鼓。(那兩下 floor tom 我真的好喜歡!)

徐偉賢〈演奏給……〉:鋼琴、大提琴、徐偉賢,就是這首歌的全部,所有細節都聽得清清楚楚;亦因為這耳機的 flat frequency response,沒有 7506 或 NS10M 那刺耳的中音,我反而聽多了其它聲音的細節。這歌的 dynamic level 很闊,我把音樂調得比較大聲也沒有拆。

楊千嬅〈呼吸需要〉:還記得去年年初在錄音室聽楊千嬅講《志明與春嬌》,音樂跟電影一樣充滿歐洲風味,鼓、木結他、鋼琴,愛死那個 organ 和 triangle。錄音的過程監製于逸堯和楊千嬅試了很多不同唱法,現在聽回成品,她就像站在我面前靠右位置,拿著煙蒂說故事,彷彿她又在人山人海錄音室般唱著《志明與春嬌》。

後來我又使用 EX1000 做過兩首 demo (示範曲),vocal editing 時找瑕疵毫不吃力;mixing 時卻有點不習慣,始終師傅教落不要用 headphones(更何況 earphones)做 mixing,但這類小型製作惟有將就點。拿到錄音室用正統音箱比較,發覺 mixing 沒有太大問題,空間感雖稍欠準確,但微調後便順利過關。

售價雖如實反應 EX1000 的水平,但比較近年冒起較玩味的 b 牌子,性價比還是 SONY 較高。

售價:HK$3,998
產品介紹頁:MDR-EX1000 @ SONY Hong Kong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

Tags: , , , , ,  

1 Comment

  1. CHing, 我想問問這一對earphone是否屬於平衡類,用作舞台監聽適合嗎?當然,做mixing都是多做A/B好了,尤其是拿這些earphone,不是聽mon做一定不會太準。不能強求唷!

    Reply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