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chive for the ‘work’ Category

監聽級耳筒 SONY MDR-EX1000

十年前初踏音響課堂,老師已跟我們說要在腦袋裏建立自己的聲音 reference library,儘量多聽不同的音樂類型和樂器,要對各種樂器和聲效也有一定的認識,到有朝一日要錄音要混音要做現場音控才懂得聲音應該是怎樣的。由於各牌子型號的音箱(喇叭)和耳筒對聲音表現有所不同,所以我們慎重的為自己選定一對音箱或耳筒,以展開漫長的音響師之路。

SONY MDR7506那時代,錄音室都用 Yamaha NS10 作監聽音箱,耳筒則用 SONY MDR7506。由於家中沒有適合的監聽環境,亦因耳筒是做現場音控的必須品,所以由那時起一直在用 SONY。時移世易,錄音室監聽音箱的潮流轉了又轉,ADAMDynaudio 被放在 NS10 旁,甚至取代它作主要監聽音箱。數年前我還是全職錄音師,也是錄音室的負責人,當時為公司添置了一批新器材,便拿 ADAM S3A 跟 Yamaha NS10 作 A-B testing,忽然明白為何大家都紛紛購置 ADAM 取代 NS10 ﹣原來有太多聲音的細節在 NS10 被遺漏了。

Yamaha NS10MADAM S3A
Our old friend Yamaha NS10m versus new lover ADAM S3A

音響師怎樣挑選監聽器材呢?

《無間道》的第一場戲,陳永仁教劉建明買一對土炮音箱,說:「高音甜,中音準,低音沉,總之一句話,就是通透。」自此成為大家的金句,也多了年輕人知道「敲打我窗」的是蔡琴。

但究竟甚麼是甜甚麼是沉呢?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»

 

音響師的音效卡

在我的 PC 年代,音效咭和喇叭往往佔我購買電腦預算的三分一。最豪的那一次是十年前的 SoundBlaster Live! Platinum Value + LiveDrive ($2500) + Cambridge Desktop Theatre 2500 5.1 ($2500)(我竟還能找到 2000 年的 review),可幸這些硬件耐用度十分高,音效卡和 I/O 接口運作了八年才退役,喇叭到現在我偶爾還在用(雖然四個 volume knob 開始有點接觸不良)。這些硬件都是學生年代做音響功課用的,直至買了 PowerMac G4 後便退役作休閒用途。

蘋果用家很少會留意電腦內的硬件,因為都是配好一套給大家選購,亦沒有其它選擇。可是內置的音效卡往往不符合我們的用途,所以我便開始存錢預備購買我工作錄音室使用的半專業級 audio interface – DIGI 001 (review @ Sound On Sound at year 1999)。

Digidesign DIGI 001

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»

 

自由生涯不自由

做 freelance 已有數年時間,但完全賴以維生亦是今年的事。音響/音樂這行業,大都是自由身工作的;或許全職只會發生在最初入行做 trainee(其實是打雜),人工極低時間極長,大家都在猛烈的學習儲經驗,希望終有一天名氣夠經驗夠,辭職投身 freelancer 一族。

入行六年,在沒有計劃過的情況下,由全職轉至自由身。最初的一個月,生意像從天掉下來一般,又多又「和味」。滿心歡喜以為創業成功,怎料每項計畫均是長線投資,所花在洽商和等待的時間往往比實質工作長好幾倍。眼看日曆一天一天被撕去,戶口內的銀碼屢創新低,連貓糧都沒錢買的時候,沒想過番頭打工是騙人的--事實上朋友曾找我加入他的公司,在上班前兩天(也即是見工後三小時)被通知該公司正進行某些法律程序,暫時需要凍結資金,一星期後朋友叫我不要等了,我亦眼巴巴看著浪費了一星期時間沒接工作,還花了金錢買 smart causal wear 上班。這朋友介紹的工作來匆匆去匆匆,誰說做長工比散工更有保障的?

舊同事說:這或許是你的命,註定你要做 freelancer。
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»

 

與有榮焉

榮念曾與我

遠在天邊,近在眼前。眼睛不能相信耳朵風聞的,他就是一次又一次把我帶到進念劇場的人,榮念曾先生。

 

五天

在新的工作環境,忙著適應的不是地點人物,而是快樂不知時日過,工作充實得不知時分秒在極速溜走。特別是天比高剛開幕的那段日子,在最後一場簡報會跟見習創作人傾談後,總發現已到拉閘時分,晚上十時至十一時好像沒有存在過般。

自從「圍明哥」收歌收詞以來,時間誤差擴展至日子,當工作得累了在想何時才到週未,那天剛好落在週五。

我想這是好現象。:)
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»

 

最後今天

明哥尋找失落的曲詞,最後歸還日期是2月29日。
2月29日,四年一度,絕對好日!

有不止一個見習創作人問我:「明天真的是死線? 」
我答:「死線喎!死實實的線那會改?」

況且,「天比高隨時剪綵,不過日日最後今天。」
我們歡迎年輕人隨時加入我們,但機會一閃即逝。要不要把握在手,任君選擇。

可知道外面的世界,其實變得更快。

能否想像,現在我也在趕 demo(同時竟然花時間在這兒寫寫畫畫)?
將芭樂變節奏怨曲,琴要重彈,鼓要細執,貝斯也要改。我跟你也許一樣,今晚齊齊「通頂」!

「俾心機喇年青人!
 我等你!一定會等!
 等到聽晚十一點,逾時不候。」

 

陪伴我的小木板

Anger is one letter short of Danger

放在案頭的小木板,今天隨我回天比高。

 

心在跳

馬時亨 有誰共鳴 在天比高
那天晚上站在控制室,隔著玻璃,看著何利利監製《有誰共鳴》在天比高,馬時亨局長來天水圍探我們,跟見習創作人互動。雙眼看得感動之時,腦海裏響起達明一派<那個下午我在舊居燒信(不一樣的記憶)>。

然後,同事告訴我,要開動策劃圍音樂第一圍,他說,我們要圍明哥。

圍音樂第一圍:作明哥歌填明哥詞
我說:我要交二十首歌!
他說:我幫你填詞!

 

新生活

天比高創作伙伴

新年,新生活,在天水圍,在天比高,在圍音樂。

如果你以為我們有甚麼要教年青人,你應該來,跟我們一起被年青人震撼。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熱情,態度之樂觀甚至狂熱,實在教我自愧不如,鼓勵我也向著夢想急起直追。

有一位年青人跟我們分享,當他花上個多小時乘車到這偏遠的地區,他忽然明白新界北區居民實實在在面對的問題,他才明白報章雜誌新聞特備節目所報道的,是如此貼身。我對這年青人的觀察力和同理心,感到驕傲。

來!讓世界看到你,讓世界為你感到驕傲!

 

旅程

還有一星期我便會離開工作了兩年多的地方。還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和計劃,到現在都不得不放低了,就算是多麼的掛心和捨不得。希望就如同事所說,後來者能做得比我更好。

最後的一個月裡,忙著做兩個製作,當然還有其它恆常的恆常及突發工作。 :P

其中一個製作已於週五印備送到公司了,我還訂了限量紀念版,附歌書、手挽袋和兩隻主題毛公仔呢!

現在忙的是公司廿五週年紀念雙CD,廿五週年主題曲的錄音和聲音剪輯已完成,待監製回港後便會做混音等後期。在他回來以前,我需要躲在錄音室預備另外廿四首歷年以來經典歌曲的聲軌,集合主題曲便拿往母帶錄音室作最後調校。

其實這些都是錄音室工程師很日常很平淡的工作。

但當我開始將一盒又一盒的數碼錄音帶錄到電腦時,一首又一首伴著我成長的齊唱新歌逐一嚮起,我的內心湧起一股激動,是我始料不及的。感謝上帝給我美麗的回憶作為這份工作的終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