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in family, friend, relationship on 12/01/2006 02:12 上午 by
正打算關掉電腦,上床休息的時候,看到堂姐的電郵,原來她把婚禮的照片上傳到網上相簿。
立即連到相簿,逐一細味。那份囍悅依然是那麼深刻。
除了堂姐及姐夫,還有叔叔嬸嬸堂哥、爸爸媽媽弟弟,兄弟姊妹團,還有很多很多親戚朋友們,他們充滿喜悅的笑容,都教人回味。
要趕快約同姊妹團一同探姐姐的新居去。
朋友夫婦倆剛完成澳洲和台灣之旅,也拍回一直拍不成的台灣婚紗照。我跟朋友聊了一會兒電話,也著他趕快把年半前婚禮的照片沖曬給我們……我這個婚禮籌辦助理及「臨時拉夫」司琴+姊妹快要忘記當日的細節了!
囍宴,在大多的時候會叫人感到喜悅,但也不能避過哭笑不得的境況。
上星期參予爸媽朋友女兒的婚宴,遠在深灣遊艇會。知道大家都會盛裝出席,我也為自己及媽媽嚴選衣服佩飾,然後找專人化粧弄髮型,搞了半天老遠的跑到港島南區。也許跟新人們不熟,在場碰到認識的極其量是爸媽的朋友,都是長輩。沒有共同興趣及話題,最方便就手的題目就是被問:「幾時到你?」基於禮貌,不能迴避;認真的談,又太沉重。數年前我剛開始碰到這些提問,我都說:「遲些!」或「我也希望快些!」;現在,老了幾歲,面皮也厚起來,通常坦白的回答:「都不用等了!」
不過,現在回想,這個非標準答案可能讓聽者不懂反應。也許我要學得世故一點、圓滑一點,好去體諒別人多些。
這些年來,參予了很多婚禮,也聽過很多關於朋友的婚姻片段,有快樂的、有不快樂的,有成功的、少不免也有失敗的。這些故事都帶給我同一個訊息:任何一段關係都要雙方共同努力經營,更何況最密切的婚姻關係呢?現代人都害怕婚姻帶來的束縛,卻不能抵擋二人親密關係的渴求,很多人選擇跳過婚姻這一步。這情況普遍得讓我開始迷迷糊糊的以為結婚才是稀奇。可幸的仍然是有很多人相信承諾、相信愛情,更重要的是相信婚姻,所以每當看到新人步上紅氈,心裏總是覺得愉快,也為他們默默祝禱。
這星期的娛樂新聞接二連三的傳來喜訊,希望大家都生活得這麼快樂。
Posted in family on 10/09/2006 03:13 上午 by
我的堂姐在週末結婚了。
平時都喊她作家姐,我的朋友都聽得莫明其妙為何我這長女多了一個姐姐。
由小至大,我家跟叔叔一家其實不常見面,只會在大時大節吃頓晚飯,平常都沒有來往,堂兄弟姐妹四人更沒有額外的聯絡交往。有時甚至覺得若不是祖母的原故,兩家人根本不會見面。
這想法在近年解開了。自從祖母離世,我們兩家人反而多了聯絡,偶爾會吃茶聊天。
當堂姐的婚訊傳出,我跟弟弟就準備好要幫忙。最初姐姐邀請我們當婚宴司儀,但我們都不是司儀的材料,只能參予其它工作。後來姐邀請我作姊妹團團長,協助接新娘、往男家、敬茶等儀式。較早前我陪她選頭飾配件,所以在婚宴時也要協助換衣服換髮型等。加上我是主家一份子,前天我實在是累透,凌晨一時回家,把高跟鞋拿掉,才發現腳掌腫了。
可是,我卻深深被姐姐及姐夫散發出來的喜悅感動。婚宴都很平凡,沒有驚天動地的環節;他們倆也很平凡,經歷漫長的愛情長跑,現在踏上紅地氈,像普通人一般對婚姻有著期盼。

我卻被微小處感動了。姐姐在挑選頭飾配件時喜悅的笑容,姐夫捉著姐姐雙手時嘴角泛起的微笑,堂兄那串珍珠頸鍊,弟弟協助播放音樂時的準繩與可靠,叔叔嬸嬸對姐夫的托付,爸爸媽媽的湯圓和滿場飛的魄力,親友們在婚宴參予到最後一刻,兄弟姊妹團落力的搞氣氛和細心的協助。
祝福他倆永遠相愛,永遠相守。
願上帝的愛充滿這新家庭,大大使用他們。
延伸閱讀:囍 @ 堂兄的網誌 呢個地方,唔知應唔應該到
Posted in relationship, song on 08/23/2006 09:06 下午 by
今早上班前,把數隻CD放在背包。
經過一天的工作,吃過晚飯回到公司,拿了其中一隻播放。
送給你,親愛的,是愛情的其中兩個階段。
沒有人知道自己的終點在哪,我也是迷迷惘惘,但仍然送上最深的祝福。
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»
Posted in friend on 12/13/2004 01:12 下午 by
昨晚參加了一個快樂的婚宴,我的兩位好友經過12年的愛情長跑,終於在12月12日結婚了。
1990年我開始上教會,認識了新郎和他的哥哥。一年復一年,他全家歸主,父母和四兄弟都認識了。
至於何時認識新娘呢?
其實我跟她的家庭是世交,我們的父母於17、18歲時已認識,距今已差不多40年了。所以,我跟新娘也認識了2X年。(這個不好透露囉~~~)也是她把我邀上教會的。
他們認識了一段時間,就開始交往,一晃眼,已是12年--觀看他們的舊照片時,感覺尤深。
昨晚我們一家四口,很多 uncle auntie (即是爸爸媽媽跟新娘父母的朋友們),還有教會的兩對夫婦,共坐一席,渡過了快樂的晚上。
在此祝福 Ivy 和 Pele 共創美麗人生!